欢迎进入贺兰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贺兰县关渠村:“铁牛”奔腾麦浪生金 互助精神焕发新力
2025-07-15 16:47:00    来源:贺兰发布    作者:李慧坤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7-15 16:47:00

  近日,贺兰县关渠村860亩小麦开始抢收,亩产预计达780斤,总产突破67万斤!村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农机队成为亮点,这支源自互助传统的“铁骑兵”,不仅提升了收割效率、降低了成本,还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实现稳粮增收探索了新路子。

  早上九点,拥有十三年操作经验的贺兰县关渠村农机队队员马治国抹了把脸上的汗,跨进收割机驾驶舱,开始收割小麦。铁骑轰鸣着扎进关渠村的金色麦海,齿轮卷起层层麦浪。“突突突”的机鸣声中,麦粒如金瀑倾泻进紧随其后的拉运车斗。田埂上,村民金保平拎着水瓶守候,见缝插针地喊一声:“歇会儿喝口水!”在停下来检查设备间隙,马治国才接过水,麦芒混着汗珠粘在脖颈上,他的眼睛却盯着农机。收割机、拉运车在连片麦田间默契协作,宛如一支驰骋金浪的骑兵连,空气里弥漫着新麦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

  这般高效协作的场景,正是关渠村农忙时节互帮互助精神的现代化升级。过去,虽然村民们在收获季也互相帮衬,但受限于地块分散、机械不足,效率较低。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860亩小麦连成了便于大型机械作业的“棋盘田”。同时,村里推广了抗倒伏新品种,应用了精准施肥技术,共同推动亩产从往年的650-670斤增加至780斤左右。在此背景下,由4位村民牵头、自筹资金购置2台收割机和2台拉运车组成的专业收割队应运而生。他们为本村服务,每亩收费60-70元,或接受农户用稻草支付费用,单亩地收割带拉运仅需约40分钟,效率较以往散户作业或传统互助模式大幅提升。“现在这片地开起来真痛快,油门一踩一直前冲,效率太高了,以前零散地块的时候光拐弯就耽搁了不少时间,我们收割队这十几天的时间收一两千亩地没问题。”关渠村农机队领头人杨志林介绍道。

  “今年小麦通过村集体种植、引进科技特派员指导和新的种植方式,从种子包衣到配方施肥到后期管理,今年的小麦的亩产量预计在700斤左右,全村共计有800多亩小麦,有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贺兰县关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学明说道。(记者:李慧坤)

【编辑】:李慧坤
【来源】:贺兰发布